top of page
作家相片fjucflvd

【新聞報導】文史進入了使用者生活 「第一屆英千里文學x轉譯競賽」展現台大與輔大學生創意


 

為了師法英千里教授學貫古今並跨越文法哲經四大學科,英千里獎學金基金會委託臺大外文系與輔大外語學院舉辦第一屆「英千里文學x轉譯競賽」。競賽以「英騎千里・在地轉譯」為活動宗旨,希望鼓勵兩校(以臺大文學院和輔大外語學院為主)學生積極瞭解文學與在地文史采風,將所學聯結在地文化與常民生活,利用文字、多媒體與科技工具進行跨領域創作,以新世代的思維觀點詮釋並活用西方文學經典與在地文史掌故,進而擴大文學與文化的影響力。競賽於2023年10月開始徵件,2024.01.03 截止,共吸引了64件作品參賽(含影片組:21件;非影片組:43件),展現學生的創造力和跨域思維。


12件決選與得獎作品 揭示轉譯多元創作趨勢

參賽者取材多元,取材文學作品西洋文學部分包括莎士比亞、 密爾頓、海明威、喬伊斯、福克納、司湯達、雨果、福樓拜、音樂家巴哈的〈光榮頌〉(全能的天父);中國文學經典如《紅樓夢》與李清照的詞,還有當代翻譯小說作品《愛因斯坦的夢》。地方采風則涵蓋了北臺灣經濟文化重要發展歷史景點(北投與大稻埕)、深入爬梳學校所在地的新莊百年歷史之人文物產,也有反思臺灣民主化歷程《自由時代》雜誌編輯室報告文選的《本刊文責一律由總編輯鄭南榕負責》。

主辦單位邀請六位具有豐富競賽評審經驗、專業知識、且沒有指導學生參賽的評審委員。評審們不僅關注參賽作品的呈現技巧,更重視作品所展現出的結構與時代意義、「原作/故事」連結性、作品的原創價值和對在地文化的理解。經過兩組兩輪審查,影片組與非影片組各選出六位得獎作品。


創作學生反思自我生命經驗 展現轉譯作品的多種可能

影片組的轉譯作品有真人演出,亦有以偶劇、動畫與社群平台的影像紀錄等創意展現手法。得獎作品〈愛因斯坦的夢〉在運鏡、演出與概念呈現均達專業水準;〈誰來找「茶」〉介紹英國商人陶德如何開啟大稻埕的製茶產業,歷史照片穿插現代場景、漫畫技巧精湛,文字表達亦極具吸引力,觸動讀者情感。


〈愛因斯坦的夢〉製作學生呈現大四學生對時間的迷惘;希望找到自己的時間,勇敢的走下去。圖/輔大外語學院提供


〈誰來找「茶」〉團隊介紹英國商人陶德,邀請觀眾到大稻埕更加瞭解自己的風土歷史。圖/輔大外語學院提供


在非影片組的部分,轉譯作品的呈現形式則更加多元:報刊、書信、劇本、圖文書、數位展、新聞採訪與播報、線上互動遊戲、解謎遊戲,乃至實體的機關互動書、桌遊、地圖、導覽手冊等等多種文創產品,充分發揮Z世代對於互動性文本的興趣與數位敘事的能力。在諸多形式中,心理遊戲與解謎最為常見,足見青年世代對於認識自我的追求,而得獎作品中的桌遊與立體機關書則著重與使用者互動,進而傳承文化並建立共識。另兩部得獎作品則分別展現學生的音樂造詣,和以仿古英文報刊型式結合現今流行的刑偵主題,巧妙地將「給愛蜜莉的玫瑰」轉化為一樁偵查案。


非影片組特優〈來去興直公學校讀冊!〉 運用互動式的機關書帶領讀者走進新莊國小的歷史。圖/輔大外語學院提供


THE LAST SOUTHERN BELLE — EMILY GRIERSON DEAD AT 75 用19世紀的報紙形式,加入八卦以及讀者投票的現代元素,以顯示時代的轉變。圖/輔大外語學院提供


參賽學生所展現的,不僅僅是將文學與歷史文字靈活地轉換媒材,還有對原文、議題和在地文化發揮獨特理解後,運用創意轉譯,充分展現了跨世代與跨媒材的文化交流。學生的用心使得文學知識與地方歷史不再冰冷扁平,透過觀賞、聆聽、遊玩這些作品,文史進入了使用者的生活。創作者不只透過創意作品轉譯課堂裡與書本上學習到的知識,也在創作理念說明影片中表達自我生命經驗的反思;不只積極運用各種創意與善用說故事技能,更希望與潛在使用者進行有效的互動和溝通,如此的用心著實令人驚艷又感動!

9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aires


bottom of page